图为在长沙举行的2018国际奥林匹克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湖南区选拔赛。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国际级2项、国家级5项、省级9项、市级12项……到5月才满18岁的周南梅溪湖中学高三女生温馨,已在高中阶段获得了28项大大小小的科技创新奖,在最近举行的长沙市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她与其他9名青少年“科技达人”一道,获得了“长沙市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同时亮相此次颁奖典礼的,还有全市中小学生的756项获奖作品,内容涉及工程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长沙中小学生在全国和湖南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中获奖126项,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为什么长沙会出现蔚为壮观的现实版“最强大脑”群体?连日来,长沙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一个工作室
带动一批孩子科技创新
在周南梅溪湖中学教科室主任秦有才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该校的创客工作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让温馨声名鹊起的“大型水泥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与标示装置”。
“喜欢创新的孩子脑瓜子非常聪明,都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秦有才说。去年温馨看到一则关于桥梁坍塌的新闻报道,马上开始思考:事故是不是水泥表面不平整导致的?有没有更专业的检测装置来防患于未然?她当即行动起来,查阅资料、工地调研、组装仪器……历经十多次的修改,这项以温馨为第一作者的发明终于问世,并获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一时名动长沙。去年5月,周南梅溪湖中学专门为温馨设立“温馨科技创新工作室”。
其实,“温馨科技创新工作室”并不是周南梅溪湖中学的首例。早在2016年5月,该校就为当时的初一女生文加质设立了“文加质观鸟护鸟工作室”,这也是全省第一家中小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
“这两个学生工作室的成立,是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创举,聚集了一批有相关兴趣的学生,培养了更多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成绩。”手捧近百页的《周南梅溪湖中学科技创新成果册》,说起孩子们的优异表现,秦有才如数家珍:谭浩夫的“基于卫星实时监控的过境道路十字路口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刘之洋、朱嘉懿的“北斗实时监控型农村过境干道十字路口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获“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在中国(上海)首届国际发明创新博览会上,学校4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而且是2金2银的好成绩……去年6月,周南梅溪湖中学通过“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验收,目前该校参与科技创新、机器人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等的骨干学生有120多人,设有13个科技(兴趣)活动小组。
一种产权观
催化一批发明创造
与秦有才一样,长郡芙蓉中学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陈水章也是中国发明协会理事。
“5年多来,学校‘0°催化科技创新工作室’催化出了一批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孩子们频频在国内外发明大赛上拿奖,如昆山国际发明展金奖、巴黎国际发明展银奖、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目前,已申报或获得国家专利近30项。”陈水章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去年底举行的第2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该校选送的5个发明作品获得了2金3铜及1个宝武专项奖的成绩:蔡韧发明的“车流自控双模交通信号装置”,以及陈鑫、刘一周、廖若婕发明的“光控可视电焊面罩”同获金奖,蔡韧的发明还获得宝武专项奖;范知雅、朱方劼发明的“手摇发电电池”、华天睿发明的“无线排球训练考核系统”、张楚云发明的“红蚂蚁养殖箱”均获得铜奖。
“你一直非常好奇,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有着‘最强大脑’?我陪你到各个班级走一圈,你就知道原因了。”陈水章笑着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在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将其与版权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文学、音乐之美的同时,了解到版权保护对于文学、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在美术、政治等课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商标意识;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劳技、信息技术等学科,老师将教学内容与科技创新和专利教育相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历史、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上,知识产权教育与学科教学得到了高度融合。
“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验方法,自制实验教具,同时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发明,并为一些自制教具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正是在课堂教学上嵌入知识产权教育的教育方法,不仅实现了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化,而且推动了学生们不断发明创造。”陈水章说。
一校一特色
滋养现实版“最强大脑”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学校已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自己的办校特色,并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现实版“最强大脑”群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如雨后春笋,在星城大地拔节生长,并用自己的发明智慧反哺社会。在第2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长沙以10金11银16铜的成绩创历史新高,而且在10名金奖获得者中,9人都是青少年。
芙蓉区育才学校是长沙有名的科技创新特色小学,发明小达人纷纷涌现:五年级的蔡锦淮设计出一种能构建清新环境的高空作业头盔,五年级的李紫源发明施工现场高空坠(抛)物监测报警装置,四年级的钟启铭和钟启瑞发明多电梯运行平稳性监控系统,二年级的周宜之为公园设计了一种以雨水为水源的景观式草地浇灌装置……“这些孩子都有着过人的创新能力、温暖的人文关怀,他们在各级大赛上获得的种种荣誉,都是对育才学校多年来坚持科技创客教育的肯定。”该校科学教研组组长罗洪波如是说。
今年1月30日,《长沙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指出加强青少年创新人才教育,积极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并点明了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阵地建设的诸多路径:开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校园科普e站建设和科技示范学校评选活动;扩大和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奇思妙想竞赛等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支持各类社会机构共同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接下来,长沙该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阵地建设?“落实青少年科学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组织创新大赛评比、校园科技节、创客节,建设创客空间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技教育指导能力……少年智则国智,我们的未来可期。”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星城夜谈:好的教育要有“三面镜子”
文峰
看过新闻,我们无疑要为“科技达人”们点赞。孩子们小小年纪,却有如此成就,确实令人钦佩。这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一成长经历,也必将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这样的案例和模式,来改变社会对教育的固有认知。教育不该等于应对考试,教育应该是人的潜能开发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特别是在创新已经被我国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值得推荐。因为只有从小学教育开始就重视孩子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求。
从新闻以及现实案例来看,笔者以为,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思维。这就给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好的教育要有“三面镜子”,即发现学生兴趣特长的“显微镜”,关注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反光镜”,帮助学生确定创新方向的“望远镜”。我们不仅要完善启发式教学,还要浓厚学校的创新氛围;不仅要善于让每名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性思考。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有全民创新,我们的发展实力才能真正与民族复兴相匹配。故而,创新是篇大文章,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凝聚共识,合力让孩子成为未来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